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推動滯洪池水域型太陽能發電

      為配合經濟部水利署目前推動水庫與滯洪池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計畫,同時為建構台南為減碳綠能永續發展的城市,市府水利局擇定本市安定區轄內公滯一、二滯洪池做為先行推動之標的,結合民間太陽能業者資金與技術,利用滯洪池上方做為設置水域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設置地點,預計明年中可完成設置並開始運轉發電,發電收入部分可增加市庫收入,又能帶動環保教育意義。
 
      公滯一、二滯洪池枯水期水域面積約為15公頃,水利局表示可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至少5MW以上發電量,以台南地區發電量每年約1,288kWh/kWp計算,預計每年可產電644萬度電,每度電約排放0.529公斤的CO2,估算每年可減少約3,400公噸碳排量,相當於34萬棵樹全年CO2吸收量,讓滯洪池除了防治水患之外,更兼具發電等多樣性功能。
 
      水利局表示在不影響滯洪池用途下,利用滯洪池水面作為水域浮動式太陽能發電設置區域,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減少滯洪池水分蒸發並抑制藻類繁殖,此外高溫條件下功率衰減幅度會較大,因此水體冷卻亦可提升發電效率。
 
      除了辦理滯洪池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外,市府水利局並已於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利用處理單元上方空間辦理太陽能發電,未來將把經驗帶到其他滯洪池及廠站單元餘裕空間,將空間最極致的充分運用,建構低碳綠能之永續健康城市。